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第1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中国民航发展展望
杨国庆
摘要: 在回顾中国民航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论述了民航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了中国民航在2 1世纪初叶面临的发展环境及战略目标。指出中国民航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和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更多>
2001, 1(4): 1-8.
摘要(337) HTML (81) PDF (273KB) (373)
摆式列车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李芾, 付茂海, 倪文波
摘要: 提高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是世界各国铁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速列车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 但修建高速铁路不仅投资高, 而且工程周期长。作为一种在既有线路上提高运行速度的补充措施, 摆式列车近2 0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运用摆式列车提高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的方式是一种在保持原有运输方式的条件下投资少、见效快、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了摆式列车的特点。更多>
2001, 1(4): 9-14.
摘要(341) HTML (110) PDF (236KB) (376)
发展中国智能铁路系统的若干思考
严余松
摘要: 总结了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状况和智能铁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提出了中国智能铁路系统CIRS的基本组成和总体结构。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中国智能铁路系统CIRS的基本特征和所具有的优势, 指出了中国智能铁路系统CIRS的若干关键技术, 并对GPS在智能铁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铁路智能系统CIRS的若干建议更多>
2001, 1(4): 15-20.
摘要(363) HTML (150) PDF (267KB) (403)
基于数学平台的摆式列车姿态参数计算方法
王雪梅
摘要: 在摆式列车的研制中, 研究列车未平衡加速度的测量方法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基于“数学平台”的摆式列车姿态计算方法, 建立了“数学平台”的系统的数学模型, 研究了摆式列车姿态求解方法并进行仿真计算更多>
2001, 1(4): 21-24.
摘要(303) HTML (124) PDF (177KB) (245)
基于扩频技术的列车定位
刘进, 吴汶麒
摘要: 论述了基于扩频技术的列车定位原理, 在此基础上, 提出扩频无线电列车定位系统的初步框架, 并将它与其它CBTC列车定位方法作了比较更多>
2001, 1(4): 25-28.
摘要(308) HTML (125) PDF (172KB) (1136)
轨道继电器返还系数对提高轨道电路一次调整能力的研究
王善强, 程荫杭
摘要: 为提高JZXC- 480型轨道电路一次调整的能力, 提出改变轨道继电器返还系数的方法, 并进行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可将返还系数从5 0 %提高到70 %, 大大提高一次调整范围, 并能满足最恶劣的道床条件。更多>
2001, 1(4): 29-32.
摘要(299) HTML (105) PDF (198KB) (448)
桥面防水材料路用性能
裴建中, 胡长顺, 张占军
摘要: 通过分析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对防水材料的性能要求, 提出了评价防水材料路用性能的两项关键指标, 即粘结性能和抗剪性能。利用自制的拔拉试验仪和LLM测试系统, 对防水材料、环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状况等因素对这两项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 为防水材料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更多>
2001, 1(4): 33-36.
摘要(335) HTML (107) PDF (159KB) (206)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
胡龙泉, 蒋应军, 陈忠达, 戴经梁
摘要: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 以减少基层收缩裂缝要求, 从而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使用性能。与此同时, 与国内规范推荐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作比较, 结果表明,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更多>
2001, 1(4): 37-40.
摘要(280) HTML (90) PDF (173KB) (376)
公路技术评价方法
景宏君, 延西利
摘要: 针对目前国内外公路技术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结论不尽全面这一问题, 通过研究建立了公路技术评价方法体系, 主要包括公路网的技术评价和公路性能的技术评价两个方面。在研究过程中, 采用模糊评判法、功能重要度系数法等数值分析方法, 并将此评价体系应用到实践中, 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更多>
2001, 1(4): 41-43.
摘要(279) HTML (93) PDF (121KB) (185)
工程数据库在公路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
胡霞光, 王秉纲
摘要: 通过分析公路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与数据流程, 结合具体公路工程数据库, 提出了公路设计与管理工程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立公路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 并对其功能、组织结构、数据的管理进行了叙述。基于工程数据库方法的公路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 解决了信息的共享与标准化、系统的集成与开放性问题。更多>
2001, 1(4): 44-47.
摘要(217) HTML (81) PDF (147KB) (658)
公路钢筋混凝土梁桥的长期挠度分析
吴小平, 宋一凡, 贺拴海
摘要: 用平均收缩应变综合考虑收缩与徐变的影响, 从曲率k入手, 对钢筋混凝土截面的受力进行全过程分析, 导出M- k关系式, 从而根据钢筋混凝土截面刚度的变化推导出梁在不同受力阶段挠度计算公式。εshEce为分析方法的两个主要控制参数更多>
2001, 1(4): 48-50.
摘要(304) HTML (135) PDF (141KB) (259)
材料性质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性质的影响
李延强, 武兰河, 安蕊梅
摘要: 采用空间有限元理论, 结合拱桥自身的受力特点, 将钢管混凝土拱桥离散成一系列空间梁单元和空间杆单元, 建立了有限元动力方程, 研究钢管混凝土拱桥中钢管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更多>
2001, 1(4): 51-54.
摘要(259) HTML (107) PDF (159KB) (351)
对交通流理论的再认识
王殿海, 曲昭伟
摘要: 对交通流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阶段划分, 归纳了经典交通流理论的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 提出了新的交通流理论的体系框架, 总结了交通流理论研究的思想方法, 从交通运输工程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两个基本条件出发, 分析了交通流理论发展的趋势, 指出了交通流理论发展方向。更多>
2001, 1(4): 55-59.
摘要(412) HTML (166) PDF (191KB) (1843)
实时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理论模型
万绪军, 陆化普
摘要: 通过对交叉路口交通流到达和排队延误规律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信号控制理论, 此理论把交通延误和停车次数综合为一个性能指标, 称为PI值, 建立了以PI值最小为目标的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理论模型。该信号配时方法与通常采用的单点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的区别在于不但考虑了交通延误, 而且考虑了停车次数, 实现对交通延误和停车次数两个指标的优化, 从而保证了以车队形式到达的交通流可以不间断地通过交叉路口。同时由于以实时交通流的到达规律为依据进行信号优化配时, 因此, 该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又是实时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更多>
2001, 1(4): 60-66.
摘要(371) HTML (95) PDF (263KB) (285)
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辆微观行驶模型
周光伟, 杨晓光
摘要: 为了更详细有效地分析城市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况, 需要建立细致的车辆微观行驶仿真模型。基于对交叉口范围的划分, 首先给出了交叉口进口道区域内, 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绿灯、红灯和黄灯情形、以及无信号交叉口情形下车辆的到达模型; 随后, 对有冲突交叉口和无冲突交叉口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车辆驶离模型和穿越空挡模型。最后, 详细地分析了交叉口转弯车辆在出口道前沿区域的车道选择行为更多>
2001, 1(4): 67-70.
摘要(249) HTML (123) PDF (166KB) (925)
交通事故车速估算的不确定因子方法
袁泉, 李一兵, 裴剑平
摘要: 道路交通事故包含很多种不确定的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推断车辆碰撞前的速度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无法得到一个准确值。提出一种用于车速估算的不确定因子方法, 即采用不确定度理论, 通过适当选择不确定度对车速计算结果影响最大的参数作为不确定因子, 根据其不确定度推算车速的不确定度和取值范围。分别选取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被撞车碰撞前速度等参数作为不确定因子, 给出了该方法在动能和动量等车速算法中的应用。更多>
2001, 1(4): 71-74.
摘要(395) HTML (177) PDF (170KB) (712)
交通事故再现碰撞模型综述
裴剑平, 吴卫东
摘要: 对当前国内外交通事故再现分析领域的研究背景和现况给予了介绍, 并详细阐述了主流的各种碰撞模型, 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更多>
2001, 1(4): 75-78.
摘要(306) HTML (103) PDF (194KB) (638)
电力电子器件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与选择准则
马宪民
摘要: 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对电动汽车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分析了电动汽车电气驱动系统对电力电子器件的要求, 给出了不同器件的比较结果, 介绍了器件选择的准则。更多>
2001, 1(4): 79-82.
摘要(296) HTML (101) PDF (173KB) (275)
中国公路线源污染物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
邓顺熙, 李百川, 陈爱侠
摘要: 在全国范围内选取的三座公路隧道内, 通过大量采样和分析过往隧道机动车排气产生的污染物浓度和在实验室底盘测功机上模拟测试中国代表性机动车单车污染物排放特性相结合, 研究确定出中国机动车在公路行驶状况下CO、NOx和HC的排放因子。根据实测数据用线性优化的方法求得了分类机动车(轻型车、中型车、重型车和摩托车) 污染物排放因子, 提出了公路线源机动车CO、NOx和HC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各参数的取值。用某高速公路两侧实测的NOx浓度、气象条件和交通量对建立的公路线源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强度公式验证分析, 表明有良好的可靠性。更多>
2001, 1(4): 83-86.
摘要(302) HTML (100) PDF (195KB) (693)
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
李修刚, 杨晓光, 王炜, 邓学钧
摘要: 分析了确定排放因子的方法, 提出适用于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的MOBILE模式法参数修正及参数计算方法。根据中国城市实际情况, 使用MOBILE模式法参数修正计算排放因子, 适用于城市交通规划; 给出的南京市现状排放因子可直接用于南京市及附近城市的环境影响评价; 平均车速在3 0~ 75 km/h时CO、NOx和HC的排放因子都相对较小, 污染较少。更多>
2001, 1(4): 87-91.
摘要(327) HTML (177) PDF (216KB) (613)
中国公路收费经营与政府行业管理相关问题
曹军念, 李晓明
摘要: 介绍了中国收费公路的发展历程, 针对中国收费公路的情况和特点, 分析了公路收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收费经营的目标与约束条件、政府行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更多>
2001, 1(4): 92-96.
摘要(229) HTML (98) PDF (164KB) (209)
区域公共物流中心规模和选址问题
袁庆达, 杜文, 黎青松
摘要: 阐述了中国发展区域公共物流中心(Region Public Logistics Center, RPLC)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即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将增加不同区域间的物流量, 同时它也会大大促进城市化进程, 从而产生区域内部的交通和环境等问题, 进而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RPLC的建设有益于形成高效的物流系统体系和有利于信息流的管理利用。给出了优化RPLC规模和选址的数学模型, 并采用非线性规划和排队理论对模型进行推导。更多>
2001, 1(4): 97-100.
摘要(257) HTML (105) PDF (197KB) (169)
货物运输快捷性、准时性的经济分析
李夏苗, 朱晓立, 胡思继
摘要: 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关系出发, 通过对运输与流通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详细分析, 论证了发展快捷货物运输系统的必要性和意义。更多>
2001, 1(4): 101-105.
摘要(222) HTML (85) PDF (183KB) (508)
铁路货物运输速度和逾期率的调查与分析
朱晓立, 李夏苗
摘要: 市场经济对铁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有较高的要求, 根据1 999年对铁路货物运输状况调查抽样的数据, 从管内和直通运输、运价里程、品类及运价号四个方面对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服务水平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开行快运列车, 强化运输组织, 加强作业管理, 加快信息化进程等对策以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服务水平。更多>
2001, 1(4): 106-110.
摘要(403) HTML (105) PDF (193KB) (199)
西部水路集装箱堆场门式起重机选型
刘刚, 宋德星
摘要: 基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考虑讨论了西部水路集装箱堆场门式起重机的选型问题, 简要介绍了该类型起重机的构造形式, 给出了国内外近40种轮胎式集装箱堆场门式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分析了这些技术参数的选择原则; 基于上述探讨对西部水路集装箱堆场门式起重机进行了选型, 对今后西部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更多>
2001, 1(4): 111-114.
摘要(212) HTML (64) PDF (170KB) (419)
集装箱箱务管理的几个问题
成耀荣, 严宝杰
摘要: 介绍了中国集装箱的发展情况; 论述了开展集装箱运输的必要性; 阐述了集装箱的定义; 详细分析了当前发展中国集装箱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问题的原因; 针对经济一体化, 以及国际多式联运迅速发展这一现实, 就集装箱选择、使用与管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与建议。更多>
2001, 1(4): 115-118.
摘要(300) HTML (83) PDF (142KB)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