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resource planning
-
摘要: 研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方式,将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分为微观(企业)和宏观(区域)两个层次,着重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角度,分析研究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主体,对区域物流信息的需求及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要求,探讨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进行物流资源整合的方式,进而提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整合物流资源可利用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剧场模型”。根据“剧场模型”,强调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须吸收“第四方物流”概念中的供应链方案设计、一体化管理和咨询能力,这样才能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能力,最终实现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思路和实际运作模式。Abstract: The manner for third-part logistics provider to integrate social logistics resources was studied.Integrat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wo tiers as micro(enterprise)and macro(region)to be built.The paper analyses logistics information needs and features for industrial and commerce enterprises, third-part logistics(TPL)providers and the departments of government based on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social logistics resource integration,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puts up the theater model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According to the theater model, it is important for TPL to build up the capacities of supply chain solution design, integ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sultation from the concept of fourth-part logistics.Only by this way, TPL providers can use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competence of integrating logistics resource, and last to implement the thoughts and ways to integrate logistics resource on society.
-
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一般可划分为企业和区域两个层次,分别针对微观物流经营运作和宏观区域物流管理服务。目前综合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企业级的规划、设计、开发和运作,对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应用方面研究很少。随着一些省市物流园区(区域级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的规划建设,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作为规划构建区域物流系统的重要内容就必然提到重要地位。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的发挥与微观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战略及运作有密切联系。以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营运及与客户、政府部门对物流信息需求的功能关系为基础,分析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的功能,进而利用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是物流高级化发展的重要思路。
1. 区域物流信息需求及资源整合要求
1.1 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
区域物流指以某一行政区、经济区或特定地域为基本活动范围并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的社会物流活动。区域物流属宏观物流范畴,是超出单一企业物流系统在更大范围运作的社会物流表现。区域物流表现为一定地域或跨区域范围的多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协作以及相互作用,共同组织大范围专项或综合物流活动的过程,区域物流可以实现社会物流资源和区域物流合理化。区域物流系统能力与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区域经济结构高度化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广义的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而社会物流资源整合更需要从狭义的内涵发展第三方物流,即第三方物流是作为外部组织依托现代技术、经济关系为客户提供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1]。所谓现代技术主要是指基于电子计算机和移动通信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现代经济关系主要是指长期的合同关系,一般是3年到5年,或更长合作时间。国内目前主要是1年以上,或有长期协议,每年续签一次合同的居多。这种模式是通过与制造企业、商业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建立物流联盟的过程中实现集成服务要求的。
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与企业信息平台既有共同功能又有差异功能。企业信息平台的构建主体是微观经营主体,主要支持和解决第三方物流企业及所服务客户所需要的供应链物流各类信息功能,诸如新科安达后勤保障有限公司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ILIS);而区域信息平台主要是支持和解决基于省市物流园区(区域级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多企业供应链物流运作和社会资源整合。区域级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规划主体一般为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而筹建运作采用的是企业机制,因此在投资渠道、服务功能等方面有所差别。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除了具有企业信息平台相同的企业运作主体、企业运作机制以外,还应承担物流业运作规范(物流信息标准化及推广)、政府市场监管和关联资源整合功能,诸如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已经将有关功能纳入其信息平台的功能范围。第三方物流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可以减少信息平台建设的投资,并能在更广阔的范围运作物流业务。
1.2 物流资源整合要求
自营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需求主体转换成物流供给主体,部分物流需求转换成物流供给,这不但挤压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空间,而且会影响到区域乃至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除了外在原因,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在理念、技术、组织和机制存在亟需改进的地方。诸如,目前国内第三方物流一般经营规模小、整合力弱,物流资源十分分散,例如,道路货运业有340万个经营业户,而平均每个业户只有1.4辆营运货车;仓库资源也有类似的状况,现有仓库利用率低下,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时而出现。加之,随着时间推移,物流市场需求的波浪波动与资源能力供给的阶梯递增方式不一致(图 1),物流供给能力与资源保有不平衡等原因,因此,在买方市场中物流资源部分数量相对过剩总是存在的。
可见,仅有信息平台远远不够,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需要以第三方物流角色利用信息平台采用虚拟经营方式等策略协同运作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即作为体现物流专业化、网络化、系统化发展方向和水平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应承担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主导责任。但在目前实践中,自营物流在技术上、规模上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和空前发展,而第三方物流却呈现规模小,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状态。所谓分散的资源是指物流资源的地理分布分散,或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分散于不同主体,加之传统理念影响不能形成有效的协同运作。目前物流市场中能够支持大中企业客户的第三方物流寥寥无几,而低层次的公共物流、特别是基本物流资源数量供给却相对过剩。分散在不同部门、企业、经营者的物流资源应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做沟通桥梁,否则难以支持第三方物流主导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进程。
1.3 物流信息平台是提升资源整合力的基础
供应链管理是信息集成、功能集成、资源整合以及虚拟经营方式运用等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整合、过程整合和资源整合等。供应链物流资源整合就是将分散在不同企业、部门的资源,按照供应链管理预期目标的要求进行剥离、重组、转换、联合或虚拟运作等方式,以取得资源利用的整体最佳效果[2]。虚拟经营一般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虚拟经营的资源相对过剩;资源拥有者愿意并能够按经营者要求运作;经营者具有对资源调度、组织和监控的整合能力。目前用于支持第三方物流高级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实现货物跟踪的条码技术、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实现车辆跟踪的GPS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技术平台。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区域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使得第三方物流有可能利用一部分自有能力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即“牵动四两拨千斤”。但是,第三方物流实际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水平差别很大,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实现供应链网络全程监控。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可能为这样的服务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并为降低运作、监控等物流资源整合成本奠定基础,从而提升经营主体的物流资源整合能力。而供应链物流资源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动态联盟、虚拟经营、体制改革等方式和途径达到一体化协调运作,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共赢的效果。
2.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及运作要求
2.1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作设计要求主要体现在兼容性、效率性、准确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3]。区域信息平台功能系统及主要功能内容设计如表 1所示。
表 1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子系统及主要功能Table 1. Sub-systems and main functions for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2.2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及运作要求
目前企业级综合物流信息系统、ERP、LRP等是分别构建的,相互封闭、互不兼容现象较为普遍,这样不利于区域大物流格局形成。因此需要为各企业、部门的EDI系统提供一个通讯接口,达到既能利用现有EDI系统又能使其跨越行业部门局限;能将各种物流数据信息按一定的规范格式统一,转换后存储,发布和传递,成为一个社会物流信息的枢纽;具备多种系统功能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内容,使物流信息平台成为不同物流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体系搭建的桥梁纽带,为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运作提供基础。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作为区域物流市场监管的手段。通过经营资质审查、政策文件发布、电子公告等方式规范物流市场经营活动,体现区域宏观物流管理作用及其特色。
2.3 第三方物流应在发展中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针对大多数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不足,国外有公司提出第四方物流概念。从经营形态上分析,所谓“第四方物流”实质仍属于“第三方”物流经营形态。只是替代了原有的第三方位置,变更了或完善了经营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经营策略。从国外第四方物流实践和国内物流发展来看,它仍属于第三方物流运作范畴。但是,“第四方物流”概念的引进说明,第三方物流必须正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整合物流资源能力,使第三方物流成为整合物流资源的主体。否则经营者“第三方”的位置就得让出,成为资源整合的被动对象。假使“第四方”能在物流市场经营中立住脚时,实质上是以所谓“第四方”取代了原来第三方的角色,而原来的第三方就成为所谓“第四方”(实质上的第三方)虚拟经营的资源对象。根据实际经验,仅依赖信息技术进行虚拟经营的难度极大,否则,就不会有那样多的“. com”公司消失掉。所以,第三方物流必须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要能够在与客户结成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与管理咨询、信息技术专家结成巩固的同盟,或者自己就要成为相关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专家,提升集成物流供给能力。当不能胜任自己职责的时候,就可能退位到被虚拟经营的资源角色,即从第三方的角色退出。
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服务内容与水平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第三方物流经营者要想自己不被市场取代,就要以狭义的第三方物流概念确立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和经营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资源整合能力。其中比较重要的能力包括:集成物流方案设计能力、资源调度能力、状态控制能力和系统管理能力。
3. 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的运行模式
3.1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剧场模型
利用信息平台整合社会资源的想法已实践多年,具体模式也很多[4],其中有运作成功的,也有不理想和基本上失败的案例。分析宝供物流、新科安达物流运作模式,其特点是经营主体掌握并利用企业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并依托此平台形成第三方物流服务特色。许多纯粹物流信息交易平台功能的运作,在社会物流资源整合与物流一体化运作管理方面往往不理想。考察不同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作者提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剧场模型”。构建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相当于构筑一个现代化的舞台,提供了在此舞台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但剧场的维持不仅在于其设施、设备的先进程度,而且在于演出的内容和演员。当然,舒适的环境能够减少观众利用剧场时不满的抱怨,一般并不能带来更多的观众。但是好剧本、名演员的演出能给剧场带来更多的观众;只有好演员才能将舞台设施、设备的功能发挥到最佳。所谓好剧本(供应链物流集成方案)、名演员(企业历史声誉)、好演员(企业现有员工素质与技能)就是能够在区域物流中起到领衔作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设计出能满足客户需要的一体化物流方案(或供应链管理方案),并能够很好进行运作与控制效应,否则,剧场效应即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2 引入或培育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
依据信息平台剧场模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经营与平台的利用者不能分割。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经营主体或其所在的集团企业应当具有直接的区域物流运作和资源整合能力。因此,要求引入或培育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具有利用信息平台直接进行的物流运作和资源整合能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涉及物流市场需求问题。第三方物流经营比较出色的企业,其目前客户多以三资企业为主。因为这些企业更容易接受集中自身核心能力,实施物流外包经营方式。政府主管部门可利用入世后三年左右的缓冲期间,采用鼓励国内工商企业物流外包的政策,使第三方物流尽快成长起来。这是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可靠性的基本保证,而资源整合是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目标之一。
3.3 物流信息平台业务组织与运作机制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可以为客户带来廉价、高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是,由于物流需求与资源供应主体往往不对称、需求与能力资源的不平衡,对区域物流信息交易平台更感兴趣的是物流资源过剩方,目前主要是各类仓库、车辆、运输等物流资源拥有者,由于其过度分散需要通过一次次交易完成回程配载或提高资源利用的途径。而大型货主方更倾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安排,而第三方物流正满足了这一要求。客户需要物流企业能提供体现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并能降低交易费用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方案,因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须提高规划设计、信息咨询与集成管理能力,将信息平台功能得到充分应用(图 2),在此过程中与客户建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十分重要。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根据利用者的角色、功能需求及权限能级提供共用信息服务的。信息共享机制涉及不同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内容、程度及权力、利益不同,需要对信息的共享程度、范围进行严格地分类管理,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共享相应层次的物流信息。第三方物流根据不同客户供应链管理需求,针对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方式,这里的服务方式包含数据传输方式、数据表现方式等供应链物流信息内容,可通过基于Internet/ Intranet/Extranet的EDI形式等实现[5],而物流网络配置、区域交通状况、货物跟踪、车辆跟踪等数据均可通过基于GIS/GPS等的电子地图等方式实现。
3.4 关注虚拟经营与物流联盟
虚拟物流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方式。实施虚拟物流要求把资源看作商品,利用信息技术的调配、运作和控制能力将物流资源丰富,并可以被借进、借出或交易、合并和配置。虚拟物流为物流系统的设计、运作创造了新的具有强大潜力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物流资源的社会整合方面起重要作用。根据虚拟经营的基本条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对象是可供虚拟运作的资源,一般是中小型运输、仓储企业,工商企业自有仓库、车辆资源,其他分散的社会仓库、车辆、托盘、集装箱、装卸、搬运机械等资源,除了信息技术以外,一般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或物流联盟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物流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物流联盟是动态联盟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客户和提供物流服务的供方之间的密切而长期的合作关系,联盟双方将彼此看作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确定客户的物流需求,制定和开发物流措施,并一起评价物流工作绩效,目的是实现“双赢”。
4. 结语
利用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需引入或培育第三方物流,应鼓励第三方物流跨区域联盟合作,特别是异地物流企业加盟,扩展物流资源整合范围,从而能实现从市域、省域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基于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鉴于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有利于社会资源节约,政府应当择优扶强,支持有条件的第三方物流进行示范性工程,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和经营者过度分散难以形成经营规模的局面,通过运用市场机制进行推广,最终使其形成基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能参与全球化供应链物流的资源整合能力。
-
表 1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子系统及主要功能
Table 1. Sub-systems and main functions for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
[1] DONG Qian-li. Research into the strategy of third- part logistics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China Soft Science, 2000, 10(10): 34-37. [2] 董千里. 供应链管理[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193-198. [3] DONG Qian-li, YUAN Yi. Research into the functions and structures of regional integrated logistics informating platform[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1, 2(1): 74-78. [4] 黄敏学. 电子商务[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65-270. [5] [美]Novell公司. 网络技术基础[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6.5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