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和自主创新,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交通需求的持续演变,交通运输系统的供需平衡不断被打破,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内部多方式交通系统的横向联合发展和外部新技术驱动的单模式交通运输系统或新型交通运输系统纵深发展。当前,交通运输体系正由各方式独立发展向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迈进,交通运输方式正由低速单一形态向高速多模态演进,整个行业面临着巨量的发展机遇和新形态挑战。随着交通运输体系的融合发展,综合交通领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将聚焦于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融合与协同,以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综合交通研究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性质,需要加强各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来解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复杂问题。新型交通与新兴交叉技术研究则着眼未来,针对跨速度域、跨空域、跨介质域运载工具,以及由新技术和新需求驱动的新型运载工具和新概念交通系统,聚焦于未来交通系统突破现有设计结构、动力形式、运行状态和运营方式等方面的前沿探索,引导我国未来运载工具与交通方式的新域新质变革性发展。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文件都强调了多方式融合发展和新型交通技术水平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E12)设置了“综合交通/新型交通与新兴交叉技术”研究方向,以推进该领域在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装备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及时总结综合交通/新型交通与新兴交叉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领该领域理论创新和技术发展,《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拟组织出版“综合交通/新型交通与新兴交叉技术”专刊(正刊,EI检索)。
综合交通/新型交通与新兴交叉技术前沿理论与关键技术
专刊组稿负责人
长安大学:赵祥模 教授,徐志刚 教授
专刊组稿咨询专家
北京交通大学:邵春福 教授
同济大学:杨晓光 教授,林国斌 教授
东南大学:杨敏 教授
宁波大学:杨忠振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王伟达 教授
东南大学:费庆国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董雷霆 教授
专 刊 组 稿 专 家
北京交通大学:董春娇 教授
同济大学:滕靖 教授,张岑 研究员,孙友刚 副教授
东南大学:程龙 副研究员
深圳大学:陈继红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杨超 副教授
东南大学:陈强 博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穆清 副教授
长安大学:路庆昌 教授,刘志广 博士
中山大学:王萍 副教授
综合交通系统分析
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
综合交通系统运行
多式联运物流工程
磁浮交通
多栖运载工具
跨域飞行器
临空运载工具
稿件须通过《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投稿系统(http://transport.chd.edu.cn/)提交,并选择“综合交通/新型交通与新兴交叉技术”专题,同时将稿件题目发至本专刊组稿负责人徐志刚教授邮箱(xuzhigang@chd.edu.cn)。
稿件须经过《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编辑部和同行评议专家的严格评审,通过后方可录用并发表。
稿件格式详见《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最新投稿模板(https://transport.chd.edu.cn/fileJTYSGCXB/cms/news/info/fba00f1b-63c4-4e1c-9571-660f4cf0fafd.doc)。
截稿日期:2024年8月31日
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与工程实用性的稿件可通过网络首发等方式提前刊发。
E-mail:jygc@chd.edu.cn
电话:029-82334388
欢迎各位学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学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