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17卷  第1期

道路与铁道工程
考虑均匀性的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郭乃胜, 尤占平, 谭忆秋, 赵颖华, 王聪
摘要: 为了确定沥青混合料中的最佳沥青用量, 利用CT技术识别沥青混合料各组分内部结构特征, 并以粗集料、沥青砂浆和空隙各组分的密度和面积为主要特征参数, 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评价指标, 建立了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方法;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设计方法中的体积设计参数与内部结构各组分特征的关系, 考虑了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的均匀性, 建立了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并选用3种沥青混合料(AC-13、AC-16和AC-20) 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评价指标与空隙率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最小均匀性评价指标对应沥青混合料试件内部结构均匀性最佳时的空隙率; 基于均匀性评价方法所得的空隙率与密度试验测算空隙率的平均差值为0.28%, 并据此计算的间隙率和饱和度与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得到的间隙率和饱和度的平均值差值分别为0.27%和1.33%, 因此, 利用考虑均匀性的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各组分体积特征参数可以准确地表征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设计方法中的体积设计参数; 采用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与马歇尔设计方法得到的AC-13、AC-16和AC-20三种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差值分别为0.07%、0.03%和0.05%, 这表明了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的有效性。更多>
2017, 17(1): 1-10.
摘要(1178) HTML (195) PDF (877KB) (775)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与难易系数
延西利, 陈四来, 安舒文, 李昂, 张青
摘要: 为了研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及其可压实的难易程度, 选用3种同品牌温拌沥青(ACMP1、ACMP2与ACMP3) 和2种热拌沥青(70#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 制备了AC-13C型沥青混合料, 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 变化不同的击实次数和击实温度, 测试了马歇尔试件的压实度和稳定度, 分析了其变化规律, 建立了压实度与击实次数的指数回归关系, 引入了压实成长曲率因子, 定义了压实难易系数。试验结果表明: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 初期增长较快, 后期较慢, 且最终趋于稳定; 在击实温度为90℃150℃的范围内, 压实度随着击实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长; 马歇尔稳定度随压实度增大呈线性增长变化, 符合传统研究结果;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难易系数比热拌沥青混合料降低了13.5%~18.5%, 具有较小的压实难易系数, 更容易压实。更多>
2017, 17(1): 11-19.
摘要(1315) HTML (135) PDF (525KB) (746)
采用IRI评价机场道面平整度的适用性
凌建明, 刘诗福, 袁捷, 杨文臣
摘要: 提出一种采用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评价机场道面平整度的适用性综合分析方法, 建立了1/4车辆模型与飞机的动力学模型, 采用IRI和飞机重心处竖向加速度(VACGA) 作为机场道面平整度的评价指标, 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IRI和VACGA求解模型; 以正弦函数形式的不平整激励模拟机场道面纵断面的微波起伏, 在不同振幅、波长和滑行速度条件下定量解析IRI和VACGA的分布特性。计算结果表明: VACGA和IRI均与振幅成正比; IRI的敏感波段为波长1~5m的短波, 并在波长为2m时达到最大; 飞机在200km·h-1滑行速度下, VACGA随波长的变化呈现3个波峰, 并且在波长为15m时达到最大波峰; 当飞机在滑行道的滑行速度小于40km·h-1时, VACGA的敏感波段为2.3~7.2m, 基本分布在IRI的敏感波段内, 说明滑行道平整度的评估可采用IRI, 但当飞机在跑道的滑行速度大于60km·h-1时, VACGA敏感波段为6.4~23.6m, 分布在IRI不敏感波段内, 说明当飞机在跑道的滑行速度较高时, 采用IRI检测机场道面平整度是不合理的。更多>
2017, 17(1): 20-27.
摘要(1287) HTML (194) PDF (717KB) (580)
基于BOTDA的机场道面半刚性基层裂缝扩展规律
高俊启, 耿任山, 盛余祥, 安平, 靳佩佩
摘要: 通过室内试验与现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监测试验, 采用分布式BOTDA光纤监测技术, 研究了传感光纤的应变与裂缝宽度的关系、半刚性基层早期裂缝扩展规律以及裂缝发展速率。研究结果表明: 当裂缝宽度分别为3、6、9mm时, 聚氨酯封装的传感光纤应变分别为5.9×10-3、7.7×10-3、10.3×10-3, 金属基封装的传感光纤应变分别为1.5×10-3、1.6×10-3、2.1×10-3, 光纤应变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裂缝宽度为9mm时, 聚氨酯与金属基封装的光纤应变分别为内定点铝合金铠装光纤平均应变的33.2、6.8倍, 因此, 聚氨酯与金属基封装的传感光纤裂缝监测效果较好; 在现场基层施工完成后第13d, 80m长的路段出现了3处微裂缝, 此期间最大温差为2.1℃, 说明基层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在第1个月, 且主要是干缩裂缝, 干缩应力是裂缝产生及裂缝间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施工完成后第20、77、139d, 基层底面温度分别为10.3℃、2.5℃、9.4℃, 基层底面K24+656位置裂缝处光纤应变分别为4.2×10-4、9.5×10-4、4.3×10-4, 在139d之内, 没有新的裂缝出现, 说明温缩应力对早期裂缝间距的影响较小, 主要影响裂缝宽度, 温缩裂缝主要出现在干缩阶段干缩应力较大的位置; 当上、下基层连铺时, 基层上表面与底面的裂缝位置一致, 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横向裂缝为贯穿裂缝; 基层上表面裂缝发展速率分别是基层中间和底面的3.8、2.8倍, 基层上表面的裂缝发展速率最大。更多>
2017, 17(1): 28-35.
摘要(675) HTML (89) PDF (1401KB) (415)
弹性基底上受非均匀荷载加劲板的局部屈曲特性
张宁, 刘永健, 李慧, Siegfried FSTIEMER
摘要: 针对弹性基底上板的局部稳定问题, 应用能量法推导了非均匀荷载作用下矩形加劲板的局部屈曲非线性特征方程, 建立了考虑弹性基底接触和纵向加劲肋作用的屈曲板迦辽金表达式; 基于牛顿迭代法, 建立了局部屈曲的非线性特征方程的增量迭代格式与屈曲荷载特征值的附加迭代方程。分析结果表明: 屈曲系数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误差小于2%, 并且避免了有限元模拟的接触分析过程, 计算效率较高; 当荷载梯度为1时, 设置加劲肋的偏心构件的局部稳定性明显增强, 临界屈曲系数增加到51.1, 是普通板件的2.5倍; 加劲板件的纵向鼓曲波的长宽比约为0.6, 鼓曲波纵向排列相对密集, 而普通板件每个鼓曲波的长宽比约为1.0;在不增加加劲肋材料用量的前提下, 设置纵向加劲肋的最优位置为距离板件受压侧边缘的2/5板宽处, 临界屈曲系数增加为78.9, 是普通板件的4倍; 加劲肋的设置可将矩形钢管混凝土壁板的宽厚比增加到172, 将界限值提高2倍以上。可见, 在矩形钢管混凝土管壁设置纵向加劲肋能够有效提高偏压作用下管壁的局部稳定性, 改善矩形钢管混凝土的截面尺寸。更多>
2017, 17(1): 36-44.
摘要(854) HTML (200) PDF (1902KB) (486)
预应力混杂碳/玻璃(C/G)纤维布加固RC梁的应力重分布
张剑, 叶见曙, 王景全, 艾军, 高琦
摘要: 基于实体退化单元, 对钢筋混凝土(RC) 梁和混杂碳/玻璃(C/G) 纤维布采用分层壳元模型, 对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组合壳元模型, 模拟了混杂C/G纤维布的预应力作用, 建立了预应力混杂C/G纤维布加固RC梁的非线性层壳组合单元模型, 采用弥散裂缝模式、Ottosen屈服准则和Hinton压碎准则描述了加固梁的开裂、屈服和压碎的材料非线性效应, 分析了破坏全过程中加固梁挠度变化规律、刚度折减规律、极限承载力与混杂C/G纤维布应力重分布。计算结果表明: 非线性层壳组合单元分析方法可靠, 加固梁的特征荷载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 且非线性层壳组合单元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数值稳定性; 在加固梁达到开裂荷载前, 混杂C/G纤维布的应力重分布系数变化较小, 开裂荷载时为1.3, 其后应力重分布系数逐渐增大, 屈服荷载时为4.1, 极限荷载时为14.8;采用普通C/G纤维布加固时, 纤维布高强性能未充分发挥, 利用率约为83%, 采用预应力C/G纤维布能改善梁的结构体系, 能使得材料充分发挥作用, 利用率超过90%。更多>
2017, 17(1): 45-52.
摘要(591) HTML (101) PDF (572KB) (486)
拱桥汽车设计荷载标准分析
胡大琳, 惠小记, 夏春梅, 李影, 张航
摘要: 分析了超载车辆对桥梁的影响与现行规范即《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15) 中的汽车荷载标准对公路上运营车辆荷载的适用性, 研究了广深高速公路车辆荷载的动态称重系统(WIM) 实测数据, 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随机车辆荷载和随机车辆间距, 编制了随机车队加载效应计算程序, 计算了无铰拱跨中和拱脚截面的弯矩效应, 采用极大值分布原理求得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标准值, 给出基于WIM实测数据的汽车荷载标准模型, 并与现行规范中的设计荷载标准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 推荐车道荷载作用效应对实测荷载效应包容性和适用性良好, 拱桥跨中弯矩误差小于7%, 当跨径为25~65、110、120m时, 拱脚弯矩误差为5%~11%, 其余跨径时的拱脚弯矩误差小于5%;基于广深高速公路实测荷载推定的荷载标准与现行规范中公路-Ⅰ级车道荷载在无铰拱上产生弯矩效应的比值为1.24~2.18, 平均比值为1.80, 说明广深高速交通量大, 车辆超载超限严重, 根据实测车辆荷载推断的荷载标准与现行规范荷载标准出现了较大偏差, 广深高速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应在现有规范基础上适当提高。更多>
2017, 17(1): 53-61.
摘要(746) HTML (158) PDF (912KB) (469)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动应力计算与疲劳全寿命预测
卢耀辉, 向鹏霖, 曾京, 陈天利
摘要: 建立了车辆结构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对比了刚性构架和柔性构架的振动响应, 计算了构架的载荷谱; 分析了应力谱转化方法, 利用有限元方法与多项式拟合方法计算了构架的动应力谱; 基于动应力谱与相关标准, 运用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与疲劳裂纹扩展寿命Paris方程计算了构架的疲劳全寿命。计算结果表明: 相比于多刚体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 采用考虑构架柔性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构架振动加速度响应在构架固有频率36.94~95.53Hz范围内的幅值较大, 因此, 构架的模态对振动响应的贡献显著; 将载荷谱转化为应力谱的多项式拟合方法与瞬态分析方法相比较, 应力误差最大值为1.16MPa, 相对最大误差为3%, 满足工程分析5%的计算精度要求; 基于疲劳损伤理论计算的可靠度为95%的构架疲劳寿命为1.82×106 km; 构架危险关注点裂纹由1mm扩展到2mm的寿命为1.76×106 km, 满足中国高速列车车辆检修标准中制定的五级检修周期为1.2×106 km的要求。可见, 构架模态参与下的动态应力谱计算方法与构架的疲劳全寿命预测方法可靠, 有益于构架的动态设计与维修周期的制定。更多>
2017, 17(1): 62-70.
摘要(1055) HTML (285) PDF (3091KB) (813)
高速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时变参数在线辨识方法
谢国, 张丹, 黑新宏, 钱富才, 曹源, 蔡伯根, 高橋聖, 望月宽
摘要: 针对高速列车纵向动力学特性, 分析了牵引力、制动力、阻力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考虑了天气和线路对高速列车运行状态造成的随机干扰, 以及机械磨损和运行环境对列车模型结构参数造成的随机影响, 建立了噪声干扰下的高速列车纵向动力学参数化状态空间模型, 利用期望极大化准则, 计算了列车模型参数的条件数学期望, 并结合粒子滤波理论估计了参数粒子下的列车状态; 基于贝叶斯后验概率理论, 建立了高速列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时变参数辨识方法, 估计了列车的实时状态, 并在噪声与参数分布均属于高斯分布、噪声属于高斯分布与参数属于指数分布、噪声属于伽玛分布与参数属于高斯分布的3种工况下, 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 在3种工况下, 高速列车位移和速度的估计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 列车模型参数估计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 满足实际系统需求, 因此, 在高斯或伽玛噪声的干扰下, 针对给定概率分布的时变参数, 本方法均能实现系统状态的估计和模型参数的辨识。更多>
2017, 17(1): 71-81.
摘要(885) HTML (191) PDF (660KB) (626)
紧急制动工况下电磁式磁轨制动器极靴磨损计算方法
陈士安, 杨鑫, 姚明, 王胜, Young-baeKIM
摘要: 为了预测极靴服务寿命, 确保制动可靠, 通过磨损过程、制动过程、制动器/钢轨温度场的建模与仿真, 计算了高速列车紧急制动过程中电磁式磁轨制动器极靴磨损量; 建立了考虑速度与温度的Archard磨损模型和CRH2列车紧急制动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计算了电磁式磁轨制动器样机全程参与制动时的空气制动力、电磁制动力、制动减速度、紧急制动能量分配系数、瞬时速度和制动距离等时变参数; 分析了紧急制动时电磁式磁轨制动器-钢轨-大气间的热量传递, 基于Fluent软件建立了制动器/钢轨的三维温度场模型, 根据制动过程时变参数获取温度场热流密度和散热加载条件; 针对CRH2列车行驶速度为250km·h-1的紧急制动工况, 计算了制动器极靴的磨损量。计算结果表明: 在制动过程中, 钢轨顶部温度随着与制动器的接触状态变化呈波动变化, 在距离有效制动起点1 620m处, 钢轨与8号电磁式磁轨制动器接触结束时, 温度达到最大值570.76℃; CRH2列车同侧8个制动器极靴底部在制动时间为24.5s时温度达到最大值, 从前到后依次为1 022.6℃、1 037.7℃、1 045.3℃、1 052.8℃、1 085.7℃、1 100.9℃、1 109.2℃、1 124.4℃, 极靴磨损量从前到后依次为207.4、208.7、210.0、210.7、212.1、213.4、214.4、215.5g。可见, 制动器工作会使钢轨产生热量积累, 导致列车运行方向后面的电磁式磁轨制动器极靴温度较高, 磨损量较大。更多>
2017, 17(1): 82-92.
摘要(680) HTML (142) PDF (1638KB) (379)
基于实船油耗与排放的拖轮航速优化
楼狄明, 包松杰, 胡志远, 谭丕强
摘要: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对上海外高桥港近海拖轮进行了油耗与排放测试, 拟合了油耗、排放与航速的关系, 建立了巡航工况下的航速优化模型, 分析了拖轮最佳油耗和排放对应的航速。试验结果表明: 船舶CO2的排放因子与燃油的品质和船舶工况相关, 与实船排放测试相比, 使用经验排放因子估算排放率是可行的; 当使用幂函数拟合CO、CO2、THC、NOx、PM、PN排放和油耗与航速关系时, 各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仅对油耗优化, 当航速为7.21kn时, 拖轮单次巡航工况下的总油耗达到最小值, 相对最大航速12.00kn的油耗下降了33.40%;对油耗和NOx排放进行优化, 得到的最优航速最大; 对油耗与所有排放同时优化, 得到的最优航速最小; 当航速为6.96kn时, 拖轮的总油耗、NOx、PM和PN总排放达到最优值, 相对最大航速, 总油耗下降了33.29%, CO、CO2、THC、NOx、PM、PN减排率分别达到59.56%、76.37%、82.34%、92.36%、53.10%和62.25%。可见, 在最优航速时, 拖轮总油耗与总排放均显著减小。更多>
2017, 17(1): 93-100.
摘要(873) HTML (201) PDF (813KB) (944)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城市道路网络路段状态相关性与道路间距分析
王东炜, 李辉, 李岩, 严亚丹
摘要: 为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布局, 以若干个城市高德地图实时路况的交通出行数据为基础, 研究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不同等级道路的路段状态相关性, 设置了考虑相关性的道路间距, 计算了城市路网密度与等级级配。分析结果表明: 主干路和主干路、主干路和次干路、主干路和支路相关单元的平行距离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平行距离的85%分位值分别为2.4、1.0、0.9km; 主干路间距取为2.4~2.5km, 主干路间设置2条次干路, 次干路与主干路的间距为0.8~1.2km, 支路间距为0.2km或0.3km; 次干路和支路对应平行距离的85%分位值比较接近, 实际路网中次干路和支路的功能区分尚不明确。所得路网结构布局符合相关性、路网密度与等级级配的要求, 可为路网规划提供参考。更多>
2017, 17(1): 101-108.
摘要(752) HTML (166) PDF (894KB) (977)
基于Lempel-Ziv算法与TOPSIS的水上交通流复杂性测度
张明阳, 张笛, 郭欢, 付姗姗, 黄亚敏
摘要: 为了定量分析并划分水上交通流的复杂性等级, 提出了一种基于Lempel-Ziv算法与TOPSIS的水上交通流复杂性测度方法。运用Lempel-Ziv算法求得实测水上交通流时间序列和对比序列(周期序列、Logistic序列、Henon序列、随机序列) 的复杂性特征值, 采用TOPSIS得到各个序列的贴近度, 根据对比序列的贴近度划分复杂性等级区间, 按照水上交通流时间序列的贴近度和所在的复杂性等级区间来表征各个序列的复杂程度, 并对长江口南槽航道的实测水上交通流进行复杂性测度。计算结果表明: 船舶交通事故数量和下行标准船舶数量与船舶交通流时序复杂性贴近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8 1、0.769 2,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表明贴近度的计算结果可以反映水域船舶交通流的复杂性; 周期序列的贴近度为0.000 1, 随机序列的贴近度为0.999 9, Logistic序列和Henon序列的贴近度分别为0.449 2、0.537 7, 其值大于周期序列的贴近度, 小于随机序列的贴近度; 2013年7~11月水上交通流序列的贴近度分别为0.828 0、0.852 7、0.856 5、0.823 7、0.810 7, 说明序列的复杂性基本一致; 5个月的水上交通流序列的贴近度远大于周期序列的贴近度, 处于随机序列和Henon序列的贴近度之间, 更接近随机序列的贴近度, 说明水上交通流系统不是周期与完全随机的动力学系统; 5个月水上交通流复杂性的整体等级为1级, 表现出高复杂性的特点。更多>
2017, 17(1): 109-118.
摘要(662) HTML (139) PDF (1604KB) (533)
公路客运门到门运营模式下的末端线网优化
杨忠振, 王文娣, TheoNOTTEBOOM
摘要: 为解决高铁时代公路客运难的问题, 提出门到门的公路客运运营模式, 并构建了双层规划模型, 上层模型以公路客运服务商的日运营总利润最大为目标, 优化门到门模式下公路客运的末端线网, 下层模型计算均衡状态下交通网络上的客流量, 最后基于大连至沈阳运输区段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公路客运的日运营总利润随末端线路数的增加先升后降, 运营4条末端线路、日发车25班最佳; 高铁开通后原有运营模式下公路客运服务商的日运营总利润为7 270元, 票价为99元, 日均客流量为130人次; 门到门运营模式下公路客运服务商的日运营总利润为37 755元, 票价区间为[88, 105]元, 日均客流量将达到778人次。可见, 公路客运门到门运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公路客运的市场份额和运营利润, 在保证公路客运服务商利润的前提下, 大幅度提高整体客运服务水平。更多>
2017, 17(1): 119-128.
摘要(681) HTML (94) PDF (1005KB) (736)
时间依赖需求下多车型快速公交发车频率优化
代存杰, 李引珍, 马昌喜, 柴获
摘要: 以公共交通网络中的单条快速公交线路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快速公交车辆的发车间隔特征和沿线乘客出行需求的时间依赖特征; 考虑多类型公交车辆协同作业, 以所有乘客的累计等待时间最小和车辆的平均满载率最大为目标, 以最小、最大发车时间间隔和车辆运能的供需比为约束, 建立多类型快速公交车辆协同作业模式下的发车频率优化模型; 利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 并应用兰州市快速公交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乘客累计等待时间分别取最大值、中间值和最小值时, 优化后的发车次数比实际发车次数分别降低22.9%、16.7%和8.4%, 对应的车辆平均满载率分别提高27.4%、15.1%和3.9%;与单一类型的快速公交车辆独立作业相比, 2种类型的快速公交车辆协同作业的平均发车次数增加7.9%, 平均乘客累计等待时间降低23.8%。可见, 根据乘客出行需求的时间依赖特征, 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快速公交车辆协同作业, 对发车频率进行优化, 能有效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提高公交车辆利用效率。更多>
2017, 17(1): 129-139.
摘要(930) HTML (147) PDF (767KB) (906)
基于MOVES的车辆排放因子测试
黄文伟, 强明明, 孙龙林, 张欣
摘要: 应用机动车排放模拟器(MOVES) 的微观层次对车辆的排放因子进行了数值模拟, 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对试验车辆进行实际道路尾气排放测试, 基于测试结果从排放因子角度对MOVES输出的模拟值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在城市快速路上, 大型货车CO2、CO、NOx、HC、PM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1.40、0.72、1.01、1.05、1.05;在城市主干道上, 大型货车CO、NOx、HC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0.70、1.07、1.07, 而CO2和PM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1.63和2.12;在城市高速路上, 小型客车HC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仅为0.34, 而CO2、CO、NOx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 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1.22、1.05、0.86;在城市主干道上, 小型客车CO2和NOx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 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1.20和1.10, 而CO和HC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2.25和0.53。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OVES预测车辆排放因子的准确性, 表明使用MOVES模拟机动车排放因子时, 需要对相应参数进行修正, 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机动车排放水平。更多>
2017, 17(1): 140-148.
摘要(630) HTML (207) PDF (2250KB) (58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基于单目图像的列车事故场景三维重建
聂隐愚, 唐兆, 常建, 刘丰嘉, 张建军
摘要: 为了辅助铁路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图像的列车事故场景快速三维重建方法。考虑不同应用场景的2种相机投影模型, 采用SIFT算法提取图像特征并与事故列车的CAD模型相匹配, 通过引入车厢之间的几何约束, 将三维重建转换为求解带约束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最终还原事故主体的位置与姿态。为了定量与定性验证该方法的计算效果, 分别对模拟列车事故场景与真实列车事故场景进行车厢的三维重建。在模拟列车事故场景中采用了较精确的有限相机投影模型进行离线标定, 在真实列车事故场景中采用了较稳定的针孔模型进行自标定。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对模拟场景的定量分析, 重建两节车厢中用于测量的8个节点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54%, 平均相对误差为1.85%;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定性分析, 结合地形信息校正, 同样能够实现车厢位置与姿态的三维还原; 最终借助三维可视化引擎, 可在视觉上还原整个事故环境全貌。该方法还可用于应急救援电子沙盘的开发以进行铁路事故分析和安全教育。更多>
2017, 17(1): 149-158.
摘要(755) HTML (128) PDF (3864KB) (605)